品牌如何才能賣爆?
品牌勸誘的前提,必須符合人性的真、善、美,才能有長遠的立足之地。
1、美國作為20世紀全球的創業天堂,在20世紀,誕生了一批全球知名的創業家,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就是這一時間誕生的,貝佐斯曾經說這樣一句話:“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天賦得來很容易,畢竟它們與生俱來。而選擇卻非常艱難,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賦所誘惑,這可能會損害到你做出的選擇。”
2、作為會思考和學習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更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人的欲望是需求還是罪惡,從其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就能看清楚。
3、“勸誘"這兩個字,從單字面上看,似乎透露出一絲危險的信號,所以,在勸誘之前,我們必須在心里放個鬧鐘,設置好鬧鐘的鬧鈴,以善良作為邊界,我們要誘發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絕非不知節制的無止境欲望。
4、品牌其實就是消費者體驗的總和,它包含了產品、價格、服務、廣告等元素,消費者選擇哪一個品牌,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消費者選擇哪種生活態度、生活方式、自我表達;品牌要成為消費者生活的一部分,必然需要和消費者人性層面的某些特質產生共鳴,品牌勸誘的前提,必須符合人性的真、善、美,才能有長遠的立足之地。
5、谷歌公司喊出:“完美的搜索引擎,不作惡(The perfect search engine,do not be evil)”后,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都選擇了“不作惡”作為自己的企業理念和核心價值觀,騰訊直接把企業的價值觀改成了“科技向善”。而百度公司,由于血友吧“賣吧”事件,以及虛假醫療廣告的泛濫,成為全民口誅筆伐的對象。微信的張小龍稱:“對用戶來說,他們更希望被誠實對待,而不是被套路,科技要善良,因為會被看見。”,美體小鋪(The body shop)堅持反動物實驗活動,愛地球的善意,讓更多的女性擁護其產品。
6、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企業都應從善良出發,打造品牌和產品的核心價值,我們要用善良之心勸誘,而絕非利用人們的善良去誘導,這兩者之間有著千差萬別,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互聯網上有這樣的一個案例,有一位悲苦面容的老人,蘋果爛在果園里,老人愁苦的臉,引發了人們的愛心和善良,這個圖片上面寫著:“蘋果滯銷,幫幫我們”。于是,人們紛紛喊:“買買買,買下那些蘋果!”但不久之后,買下蘋果的人就不解了:“老人家到底有多少產業啊?”辣椒滯銷,幫幫我們;茶農直銷,求求支持;臍橙滯銷,幫幫我們;橙子滯銷,幫幫我們;大蒜滯銷,幫幫我們……。
7、隨著科技的不斷迭代,新的營銷和傳播技術,輾轉在左腦和右腦之間,右沖右突,試圖尋找新的出路;而科技也讓原本簡單的事物變得復雜,原來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技術讓左右變得越來越像右腦,更讓右腦變得越來越不知其理,不明其狀(左腦主要負責邏輯性、注重事實、由現實主義支配、計劃有序、理性思考、更喜歡寫實文學;右腦主要負責感性思考、注重藝術創意、由想象力支配、有時心不在焉、更喜歡虛構小說、喜歡有創意的敘事)。萬其在進入品牌的智能營銷時代,品牌對消費者的爭奪早已進入“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的層面,物質越是發達的地區,人們越是愿意為無價的生活向往和精神買單,越是愿意為了無價的認同感(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和社會價值買單。也因此,上海竟然出現平均客單價超過5000元的所謂中式料理,一點蘿卜、一點上海青菜、加點其它的菜,還不讓你吃飽,最后炒飯贈送你,讓你吃飯的所謂高檔的價值,你一說不好吃,廚師還不伺候你了……這就是典型的“惡”的勸誘。
8、沖突不斷迭代升級,營銷不能停留在“認知”的淺層,更需要深入消費者自身尚未覺察的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的深層進行勸和誘。詩人海子寫過這樣的詩句:“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和物質的短暫情人!”遠方其實就是人們內心對“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的美好向往。
9、做品牌,我們不僅要利用消費者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有時候,我們甚至還需要主動制造“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這不僅能更好地解決消費者沖突,還能讓你的對手“聞風喪膽”。孫子兵法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論述:“是故非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看來,常勝的將軍并非是最厲害的,能夠不動一兵一卒,就讓敵人屈服,才是最厲害的謀略,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制造了城里埋伏數萬士兵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嚇退了司馬懿的15萬大軍(這是三國演義上的故事,別較真說三國志上沒有,我喜歡馬未都先生的那句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著一個道理。)
10、微軟創始人蓋茨也深受《孫子兵法》啟發,在微軟的全盛時期,利用微軟的市場勢力,在新產品發布之前的較長時間里,就通過預先宣布新的產品即將問世或者即將升級,在行業內制造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的氛圍,讓消費者期待市場領袖即將推出的新產品,制造了消費者的:“錯覺、幻覺和心理暗示”,從而阻止了他們去購買競爭產品,先一步凍結了市場,這種做法被稱為:“霧件”。蘋果一年僅發一到兩次新產品,蘋果是如何讓消費者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不去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的呢?也是不斷放出一些升級的相關消費,保持消費者的期待,凍結消費者。
11、在為品牌服務的廣告圈內,有一位廣告巨人,叫霍普金斯,他寫了一本書講述的自己的廣告生涯,叫《科學的廣告》,他強調廣告是如何科學的,從各方面講述廣告的科學性,由另外一位廣告巨人喬治路易斯寫了一本叫《廣告的藝術》的書籍,他特別強調廣告的藝術性,而且還爆過一個金句,路易斯說:“如果廣告是一門科學,那我就是女人”。其實無論廣告是科學,還是藝術在社會科學的品牌和廣告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藝術還是科學,能夠解決沖突,就是好貓,所以我們有時候需要科學的勸告,有的時候也需要藝術的誘惑。
12、勸是靠科學的推動,推動并催促消費者睜開眼睛,注意我們的品牌和產品,相信產品解決沖突的能力。“誘”是靠藝術拉動,吸引消費者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讓他們愛上品牌解決沖突后的美好世界。勸必須符合邏輯、常識、目的是建立信任,讓人相信。誘必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目的是激發欲望。勸誘不是勾引,勸誘是從容的、精致的、性感的、和煦的;勾引則是焦躁的、簡單的、粗糙的、赤裸裸的、刺激的。
13、馬未都先生曾經說過,真正的勸誘高手,只需要說出第一句話,就立見高下。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畫展,銷售人員紛紛向參展的富豪推薦藝術家的畫作,有的人說畫有多名貴,有的人介紹畫家的價值……富豪雖然心動,卻遲遲沒有行動,這時有位銷售高手問富豪:“您家的墻是什么顏色的?”一句話,富豪就被:”勸誘”了。
14、“勸”有三重境界,一般來說,消費者態度的形成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依從(迫于壓力);第二階段,認同(能大吃一驚聯系發生改變);第三階段,內化(價值觀發生變化)。根據消費者態度形成的規律,我們可以抓住第一時間點,放大“勸”的勢能,增加消費者的信任度,在第一階側面簡單、直接、一招致命地解決沖突。
15、像大名府的:“以家為榮,大家家居電梯。”藍的的:“藍的小藍床,預防老人起臥傷害。”DR鉆石的:“一個男士一生只能定制一枚。”哈根達斯的:“愛他就請他吃哈根達斯冰淇淋。”沃爾沃的“安全”、寶馬的“駕駛樂趣”都是簡單直接一招致使地解決沖突。
16、“勸”是征服,而不僅僅是說服,品牌營銷中的“勸”,現實生活中的勸架有非常大的區別,品牌營銷中的勸,目的性極強,是以成功為目的的勸;必須具備征服性,攻擊性。勸之前,就必須設計好自信度、可信度和氣場,就好像名角登臺,不必開口,一個亮相就能引來全場叫好。勸之前,必須準備好自信,克林頓的選舉口號:“笨蛋,問題在經濟。”奧巴馬的:“改變。”就是極度自信的“勸。”勸之前,必須做好心理設防,我不會聽你的,除非你是對的。勸是通過強大的拉力進攻消費者的左腦,通過各種手段給消費者一個購買的理由,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其實也就是勸。電影“教父”的的柯里昂,當他要跟一個人合作、打交道、做交易時,他一定會給人提出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讓別人與其實現交易和合作,“勸”就是消費者向自己內心屈服的過程。
17、“勸”必須可感知,當消費者對你產生了信任的火花,我們就該進入第二個階段:消費者需要實際的證據來相信你解決其問題和沖突的能力,你必須提供“事實、證明、數據……”而這個階段的“勸”,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思考,你所提供的產品信息、必須都轉化為消費者可感知的產品真相,務必記住,提出訴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沖突,千萬不要徒增傳播上的沖突。佳潔士的廣告不僅告訴你有7重功效,更告訴你只有美白的牙齒,才能讓你擁有自信笑容。海飛絲的廣告不僅告訴你頭屑帶來的煩惱,更告訴你:“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機會”,去面試之前,還不趕緊用海飛絲,去相親之前,還不趕緊用海飛絲。邦寶適不僅告訴你透氣性,還告訴你只有良好的睡眠,才能確保大腦發育健康,“冠軍”寶寶的夢想不能被濕濕的紙尿褲干擾。
18、“勸”的最高級是激發共情感,從相信到確信,再到深信不疑,曉之以理只是第一步,“勸”不能僅僅停留在產品層面,更需要深入沖突的核心,動之以情才是關鍵一步,需要我們從消費者的沖突出發,用與消費者同頻共振的共感力,打造產品真相,輸出品牌訴求,激發消費者內心的渴望。紐約曾經有一位叫朱利安的市長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有創意力的市長,他只花了一年時間,就使紐約最高的中央地鐵站發案率下降了33%,而他做的僅僅是一個創意的舉動,在地鐵站24小時不間斷的播放“莫扎特”的音樂。激發了犯罪分子的共情感,減少了案發率。
19、在一個流量為王的世界里,把流量轉化為存量的第一步,首先要快速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所看、所聽、所聞、所品、所感,但凡能觸及消費者的入口,我們都可以設置:“誘”的按鈕。看,讓品牌做“第一眼美女”;聽,讓消費者的耳朵“懷孕”;聞,你的品牌是什么味道;觸,再也停不下手。掌握了“勸誘”術,你就掌握了打造偉大品牌的本質。